本文共 1149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。
运行时类型识别(Run-time Type Identification, RTTI)主要有两种方式,
一种是在编译时和运行时已经知道了所有的类型,另外一种是反射机制。
类型信息在运行时是如何表示的,是由Class对象完成的,它包含了与类有关的信息。
类是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,每个类都有一个Class对象,每当编写并编译了一个新类就会产生一个Class对象,它被保存在一个同名的.class文件中。 在运行时,当我们想生成这个类的对象时,运行这个程序的Java虚拟机(JVM)会确认这个类的Class对象是否已经加载, 如果尚未加载,JVM就会根据类名查找.class文件,并将其载入,一旦这个类的Class对象被载入内存,它就被用来创建这个类的所有对象。一般的RTTI形式包括三种:
(1)通过传统的类型转换是否成功判断如“(Apple)Fruit”,由RTTI确保类型转换的正确性,如果执行了一个错误的类型转换,就会抛出一个ClassCastException异常。
(2)通过Class对象来获取对象的类型
1 2 | Class c = Class.forName(“Apple”); Object o = c.newInstance(); |
(3)通过关键字instanceof或Class.isInstance()方法来确定对象是否属于某个特定类型的实例
准确的说,应该是instanceof / Class.isInstance()可以用来确定对象是否属于某个特定类及其所有父类的实例, 注意和equals() / ==区分,它们用来比较两个对象是否属于同一个类的实例,没有考虑继承关系。首先,newInstance( )是一个方法,而new是一个关键字,
其次,Class下的newInstance()的使用有局限,因为它生成对象只能调用无参的构造函数,而使用new关键字生成对象没有这个限制。 总结如下:Class.forName("")返回的是类;Class.forName("").newInstance()返回的是Object。一般来说,使用Class.forName( )静态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动态加载类,
在加载完成后,一般还要调用Class下的newInstance( )静态方法来实例化对象以便操作。 因此,使用Class.forName( )最终目的是为了实例化对象。
本文转自邴越博客园博客,原文链接:http://www.cnblogs.com/binyue/p/5324022.html,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